隨後的行程都是乘搭金門觀光公車為主,先搭C線。C線的集合時間地點是在0830於山外車站,並不是市中心的金城車站,因此住金城的話不可搭遲過0740開往山外的巴士。
坐上了0740的#2巴士,這程同樣是免費,大約25分鐘車程來到山外車站,隨意在附近逛逛。
0830在車站排隊上車,導遊上車前會檢查乘車劵。
車上附有國語導遊講解,到達景點也有專員講解,非常適合第一次來金門的遊客。因景點頗多但時間有限,未免有點走看花,所以這種觀光路線不太適合想慢慢拍照和體驗戰地風情的遊客。
C線獅山民俗村線的景點集中在金門的東北邊,詳細資料:
因文化園區週一休館,故週一路線與週二至週日不同,分別如下:
每週一行駛:山外車站→沙美老街→沙青路→馬山觀測所→獅山砲陣地→山后民俗文化村→迎賓館→山外車站
*下車導覽站點:沙美老街、馬山觀測所、獅山砲陣地、山后民俗文化村、迎賓館週二至週日行駛:山外車站→山后民俗文化村→獅山砲陣地→馬山觀測所→文化園區→山外車站
*下車導覽站點:馬山觀測所、獅山砲陣地、山后民俗文化村、文化園區
第一站來到山后民俗文化村,當地習稱的“十八間”,為18棟閩南古厝組成的聚落,乃清光緒2年(1876年)旅日僑領王氏父子建造給族人居住的華屋,包括16棟二落大厝、一棟三落大厝及1棟王氏宗祠。至今古厝仍大致維持舊貌,為金門傳統民居的代表。
屋頂及橫樑的設計很精緻典雅。
還設有禮儀、喜慶等主題館,展出舊時文物,幫助遊客深入金門歷史。
有些古厝已經改建成民宿和小商店。
第二站是獅山砲陣地,是台灣罕見的全坑道式榴砲陣地,在「八二三」砲戰後期揚威戰場,發揮扭轉戰局的功效。
獅山砲陣地位處金門東北角的高峰-五虎山(包括寨子山、美人山、獅山、面前山、虎螺山)上,可有效扼控金門都北部海域,戰術價值甚高。每日有6場的砲操表演,C線可以看到1000那場。
上午2場(10:00、11:00),下午4場(13:30、14:30、15:30、16:30)共6場
要走上大概400米的隧道才到砲台。
表演歷時大約5分鐘,看完又要出發到下一站馬山觀測所。
馬山觀測所位於金門的最北端,與對岸福建的角嶼、大小嶝島距離僅2公里餘,過去一直是觀測對岸動靜,心戰喊話及空飄文宣的軍事重鎮,有“天下第一哨”之稱。
最後一站是文化園區,也是金門的歷史民俗博物館,展示有金門文化的古蹟、建築、工藝等民俗古物。
中午回到山外車站,在車站附近的喜相逢吃牛肉刀削麵,牆上標明店內所用的是金門牛肉,牛隻主要以高粱酒糟餵食,肉質較普通牛肉鮮甜。
吃飽再到隔離的談天樓吃甜酒湯圓。
飯後在山外新開的免稅商店亂逛,開了很多名店,相信是為將來全面開放旅遊後,為祖國的同胞服務。
在山外,還有一個景點很得我歡心,就是在河邊的七彩房子。它不是正式的旅遊景點,但好天下拍出來的照片非常漂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