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居澳洲兩年,曾在龍蝦工廠上班。那時,租住了一位澳洲太太的家,她也是我的同事,每天開著一輛紅色舊吉普車,相當有型,她卻笑說只是車還沒壞,所以一直在開。
她和先生喜歡亞洲,每年聖誕,總會坐郵輪去一趟。中國,也走遍大半,兵馬俑是她們看過最震撼的景致,當天對話的表情,至今未忘。
博物館不大,共分三館,每館約一個足球場大。走到能近看秦俑的地方,據聞每個秦俑,樣子不同,到底是否真人塑造,是千古之謎,恐怕只有嬴政才知曉。定神看著,每個面貌果真不同,當年工匠的技藝真是不凡。接著要看的,是不銹青銅劍。它在二號館,慕名而來,沒有失望,劍身還是相當光亮,紋理細膩,難以相信已經有二千件歷史。
兵馬俑、秦皇陵和青銅劍的製作工藝,相當先進,至今很多謎團尚不能解。吾認為秦朝能有此工藝能力,實是多得春秋戰國幾百年之分裂。各自為政,彼此競逐,百家爭嗚,無論從哲學學術,到軍事工業都是如此。
譚嗣同《仁學》:「二千年來之政,秦政也,皆大盜也;二千年來之學,荀學也,皆鄉愿也。惟大盜利用鄉愿,惟鄉愿工媚大盜」。的確,秦皇統一,功名極盛,開創新時代,卻是禍比福多的時代。嬴政集結箇中精英,為個人享用,之後滅絕。自始,華夏無論那一方面,皆無法超越春秋戰國,政治也逃不出集權的路。直至二千年後,比秦朝更厲害的新中國,將僅有的文化摧毀,之後萬劫不復。
網友投稿,得到原作者同意後刊登。大家亦可參考筆者 Blog: Out of Focus